-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图案面值】(1-1)T 城头山遗址 80分
邮票介绍: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5年11月6日发行《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1套1枚。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的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境内,占地面积18.7公顷。1991年至2002年,在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考古人员先后11次对其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6万余件。专家考证,它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遗址内有世界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常德市域内首发的第一套特种邮票。全套邮票1枚,邮票背景远点是6000年古城墙,背景近点是6500年前的古稻田,邮票主要图案由三部分组成,即:遗址泥土层截面图、稻田平面图、城头山出土文物图;尤其是4件文物,是从1.6万多件出土文物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不同时期的文化属性,代表了城头山遗址丰富的内涵与厚重。这4件文物从左至右顺序分别为:
大溪文化彩陶杯:盛酒器,城头山739号墓出土随葬品,距今约5800年,为大溪文化二期器物,敛口、口沿饰一周黑带纹,杯身微鼓,饰二周黑带纹,三只扁平杯足饰一圈宽黑带纹,全皆通体饰方格纹。整个器形造型新颖别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距今5800年的盛酒器在城头山出现,打破了义狄造酒、杜康造酒的传说。在城头山大溪壕沟出土的近百种植物籽实,如完好的葫芦瓜、金刚栎以及稻谷、大米等实物证实了当时农业发达,完全具备造酒的条件。
屈家岭文化石钺:礼器,城头山出土,距今约5300年,为大溪文化四期器物,圆弧开双面刀,钺身微束,顶部穿有一孔。《尚书·周书》篇中载“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所谓钺,就是一种大斧,最早由石斧演变而来。邮票所饰石钺似乎不是一般的实用器,而是一种代表权利的象征。从城头山古城遗址残存的基脚宽近40米、高4米的城墙,宽10米、深4米的壕沟以及35米宽的护城河来看,先祖筑造城的历史和技术显然已有相当造诣,并且开创了南方古城墙之外修造护城河的传统。城的出现是国家出现的标志。城头山古城墙显然是一种半强制性的文化迫力和一种规范的社会文化模式。考古专家认为古钺昭示着权利,并以此类推城头山古人类文明的诸多重大谜题,比如阶级、统治、王权,甚至国家机器等等。
大溪文化折腹碗:盛储器,城头山678号墓葬出土,大溪文化二期器物,距今约5800年,敛口,腹部斜收,近圈足部分折出,器身形端庄、朴实,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类器物大多集中在祭祀坑内,个别还盛有烧灼的大米。紧邻水稻田的祭坛约250平方米,是一处用黄色纯净土平地夯筑的椭圆形垒址,周围祭祀活动的遗迹给人留下难以拭去的痕迹:那些满坑倒扣的陶器,满坑大量的动物骨骸,满坑大块的红烧土,满坑的草木灰及大量被烧灼的炭化大米,让人不断揣度着这祭天祈神、求风叩雨的图腾盛地的种种哑谜。从祭坛出土的牛、犀牛的肩胛骨、腿骨来看,先祖们似乎也设案焚香,祭供三牲,朝天跪拜,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6000年左右的祭坛在城头山较完整的显露出来,为长江流域城邑文化遗存初现的文明曙光增添了无限光彩!
屈家岭文化镂空圈足豆:盛储器,城头山出土,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器物,距今约4800年,灰陶,浅托盘,粗豆柄,柄足通体饰镂空纹,为典型屈家岭文化风格器物,该器物造型夸张,但又不失协调,体现了古人的良好审美观。这是城头山发掘出的8座陶窑中较晚一座出土的。它绚丽多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流溢着先祖难以抑制的情怀,隐忧着那时人们对生活底蕴各种各样的发现和追求。在城头山遗址陶窑中,有专门烧某类陶器的腰鼓形支座。陶工有明显的分工,与陶窑组合一起的有料坑、贮水坑、工棚,料坑中还残存有浅黄色制陶粘土,并发现了获取陶土的数条取土坑道。如此完整的制陶作坊区,在史前考古中实属罕见。从彩陶杯、折腹碗到镂空圈足豆等大量出土器物,似乎都具有合乎规律和合乎目的性的统一形式,就如旷野一股穿越时空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让人爽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