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详细介绍: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共九种面额、十七个版别,其中,纸券十四种,分别为:1角券一种、2角券一种、5角券一种、1元券三种(有80版、90版、96版)、2元券两种(80版、90版),5元券一种、10元券一种、50元券两种(80版、90版)、100元券两种(80版、90版);金属硬币三种,分别是:1角、5角、1元各一种。
新发行的四版币在二、三版币的基础上,增加了50、100元两个大面额券别。
第四套人民币具有极为鲜明的主题思想,生动且突出地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热爱中华大地的壮美山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与满怀的热情。在设计思想、面额结构、艺术风格以及印刷工艺等多个层面,相较于前三版人民币而言,第四套人民币都实现了显著的创新与突破,成为我国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面额结构与设计方面,第四套人民币有着大胆的创新与突破。1981 年 7 月 6 日,鉴于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猛增的实际状况,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达指示,要求设计三种大面额票券,分别为 20 元、50 元以及 100 元。北京印钞厂精心设计了这三种票券,其正背面主景选取了泰山、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三峡、天安门、长城等极具代表性的景观。然而,此次设计报告最终未获国务院批准。1984 年 2 月 29 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向上级呈报了关于印制大面额票券的报告。3 月 4 日,国务院作出批示:“同意付印,具体发行时间需另行报批。” 同年 10 月 23 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上报了关于公布新版人民币发行时间以及调整大面额票券设计主题的请示。请示中详细阐述了原设计的三种大面额票券与已批准的 1 角至 10 元券的设计主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并表示已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设计。此次设计取消了 20 元券,同时增发了 50 元券,其正面采用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头像,象征着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背面则以气势磅礴的黄河图为背景,寓意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着伟大的民族精神;100 元券正面选用了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领袖的画像,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背面以井冈山全景为图案,纪念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两张票券作为第四套人民币的配套面额,于 1985 年 5 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获得批准。至此,第四套人民币的整版设计得以圆满完成。
在图案和纹饰设计上,第四套人民币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票面的主景设计巧妙地吸收了国际上常用的先进设计手段,正面均采用大幅的民族人物头像,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采,而且具有良好的防伪效果,有效保障了货币的安全性。背面图案则精心取材于我国的诸多名胜古迹与名山大川,如雄伟的长城、辽阔的南海、独特的南天一柱、壮丽的长江三峡、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壮观的黄河壶口以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井冈山等。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同时,票面的纹饰全部采用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案,从细腻的花纹到独特的装饰元素,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使第四套人民币成为了一件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品。
在文字设计方面,第四套人民币也进行了重要的创新变革。首先,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这一举措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人民币的文字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识别和使用。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在文字的采用以及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整。全版票券不仅继续保留了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以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使用需求,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开始统一使用标准简化汉字,字体依然沿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 “张黑女” 碑体,完美保留了马文蔚先生的书法风韵,使人民币的文字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例如,将原来繁体的 “國、银、圆” 分别改为 “国、银、圆” 简体字,将异体字改为正体字,如把 “貮”“角” 分别规范为 “贰” 和新字形 “角”。此外,在 1 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这些盲文符号通过黑点的数量和分布来区分不同的面值,方便了盲人通过触摸来识别货币面额,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进步。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100元
规格:165mm*77mm
印刷:双凹品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14 8922.5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防伪
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100元
规格:165mm*77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0-101号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50年
规格:160mm*77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0-9号工人固定人像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画像,黑、淡绿色;背面为国徽和黄河壶口瀑布图,黑绿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刷22 0175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50元
规格:160mm*77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0-9号工人固定人像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画像,黑、淡绿色;背面为国徽和黄河壶口瀑布图,黑绿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162 8140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10元
规格:155mm*70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1-8号农民固定人像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汉族、蒙古族男性头像,蓝黑色;背面为珠穆朗峰图,蓝黑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380 7212.5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5元
规格:150mm*70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1-6号古钱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藏族、回族男性头像,棕色;背面为长江巫峡图,棕色。
印刷总量:械至2000年共印制188 1784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2元
规格:145mm*63.5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1-4号古钱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维吾尔族、彝族女性头像,绿色;背面为南海一柱图,绿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刷53 0220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2元
规格:145mm*63mm
印刷:单凹品
纸张:103-1-4号古钱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微和维吾尔族、彝族女住头像,绿色;背面为南海一柱图,绿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123 2020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1元
规格:140mm*63mm
印刷:双凹品。
纸张:103-1-2号古钱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瑶族、侗族女性头像,深红色;背面为长城图,深红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148 0924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1元
规格:140mm*63mm
印刷:单凹品
纸张:103-1-2号古钱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瑶族、侗族女性头像,深红色;背面为长城图,深红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133 5488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1元
规格:140mm*63mm
印刷:全胶品
纸张:103-1-22号国旗五星水印纸
图案:正面为国徽和瑶族、侗族女性头像,深红色;背面为长城图,深红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刷278 0176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5角
规格:125mm*58mm
印刷:全胶品
纸张:103-3号纸
图案:正面为苗族、壮族女性头像,紫红色;背面为国徽、花幅,紫红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234 1349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2角
规格:120mm*55nm
印刷:全胶品
纸张:103-3号纸
图案:正面为布依族、朝鲜族女性头像,绿色;背面为国徽、花福,绿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210 1475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1角
规格:115mm*52mmm
印刷:全胶品
纸张:103-3号纸
图案: 正面为高山族、满族男性头像,酱紫色;背面为国徽、花幅,酱紫,黄色。
印刷总量:截至2000年共印制326 8090万张
第四套人民币在面额结构及设计、图案和纹饰设计、文字设计这三个方面的创新突破,加之它是我国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设计并印制的纸币,诸多的 “第一次” 赋予了它独特的纪念意义,极大地提升了该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如今,第四套人民币不仅是我国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的珍贵藏品,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
第四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方面表现卓越,除了 3 种角币券未采用水印防伪外,其余主币均运用了水印这一重要的防伪手段。其中,1 元至 5 元券使用的是由胡福庆精心设计制作的方圆古钱四方连续水印钞票纸。这种水印图案以传统的方圆古钱为元素,通过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在钞票纸上形成了独特的防伪标识。而 10 元至 100 元券则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固定人物头像水印钞票纸。具体来说,10 元券的水印图案是陕北农民头像,展现了中国广大农民群体的朴实与勤劳;50 元券的水印为炼钢工人头像,象征着工业建设者们为国家发展付出的努力;100 元券的水印则是毛泽东侧面浮雕像,凸显了伟人的形象和历史地位。人物头像水印与常见的几何图案水印有着显著区别,它不仅要精准地表现出线条的轮廓,还需细腻地呈现出明暗层次的变化,这对工艺技术的要求极高,难度远超几何图案水印。也正因如此,人物头像水印的应用成为了中国钞票纸生产工艺向前迈进的一大重要标志。
50 元券所采用的炼钢工人头像固定水印,生动地刻画了工人阶级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力军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工业发展的蓬勃力量。100 元券的毛泽东侧面浮雕头像固定水印,则以精湛的工艺还原了伟人的风采,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防伪价值。
在钞票纸中埋入安全线,同样是人民币防伪的关键措施之一。安全线是一种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纤细线条,通过仪器检测能够发现其具有磁性。1990 年版的 100 元、50 元券新增加了这一防伪元素,安全线是在造纸过程中被巧妙地加入并埋入钞票纸之中的,并非直接印刷在票面上。当我们用肉眼迎光透视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全线贯穿于票面右侧的钞票纸中,仿佛一条隐形的防线,为钞票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全线的运用,无疑是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大亮点。早在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的初期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就已经初步掌握了防伪安全线的生产能力。然而,考虑到货币发行对于可靠性的极高要求,当时对于安全线工艺在市场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尚未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敢轻易正式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流通的高面额假币数量逐渐增多,给货币的正常流通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决定改进第四套人民币高面额钞券(1990 年版 50 元、100 元)的生产工艺,正式启用防伪安全线,以此来大幅提升钞券的抗伪能力。在安全线使用的初期,它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使得 50 元、100 元这种高面额钞券的真假辨别变得相对容易许多,有效地遏制了假币的流通。
在制版和印刷工艺方面,第四套人民币主要采用了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胶印对印技术和凸印号码技术等先进工艺,这些工艺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性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作为国际上通用的重要钞票防伪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图案的凹凸感极为强烈,这种独特的质感使得伪造者难以复制。人民币元券的主景图案均采用了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尤其是 1990 年版的 50 元券、100 元券,其正、背面的主景图案以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文字等凹印部分的版纹都进行了加深处理。这一改进使得雕刻凹版印刷图案的立体感更加突出,不仅增强了防伪效果,还提升了钞票的艺术观赏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工艺之外,第四套人民币纸币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防伪工艺就是荧光。可以说第四套人民币开创了我国荧光币的先河。而且在印刷过程中也是不断尝试成功,品种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