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苏区邮票的收藏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11-10 阅读 次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先后创建 了湘赣、赣南、闽西、赣东北、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西、陕甘 等革命根据地,人们通称这些红色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区,简称 苏区。为巩固政权建设,加强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间以及与党中 央的联系,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通信的封锁、破坏,方便 党政军机关以及人民群众的通信,一些地区在党内交通的基础 上,建立起最初的赤色邮政,在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1930年至1937年间,先后发行的赤色、苏 维埃邮票约15套40多种。由于这些苏区邮票发行数量少,行用 范围小,使用时间短,而又处于长年的战争环境中,因此留存下 来的极其有限,可谓弥足珍贵。
目前流传在世的苏区邮票及各种实寄封等,主要是苏区军民 怀着对共产党、对革命的深厚情感,视为珍贵的纪念品而珍藏下 来的,有些还是革命烈士的遗物。
1934年,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实行白色恐怖。 福建永定县赤卫队员张贡祥将乡苏维埃政府使用的队旗、袖章、 印章和赤色邮票等藏在祠堂的匾额后面。1940年翻修祠堂时发 现了这些东西,由于怕引来祸患,乡亲们商议烧掉。在场的青年 张暖祥把其中一卷“闽西赤色邮花”邮票取出,带回家藏起来。 但他父亲又把这些邮票拿走,说是烧掉。解放后,张暖祥意外发 现在家中抽屉底板上藏着他带回家的7大张邮票(共116枚〉, 其中有些被虫蛀了。有的一大张含36枚邮票,边纸上有“每大 张百枚”的字样,这对研究闽西赤色邮票的设计、版式、印刷等 有着重要价值。
江西赣州的老红军赖余春,1932年参加红军,曾得到过一 些苏维埃邮政邮票。那时苏区发展很快,打仗到一些新开辟的地 方,红军带着的都是苏维埃大额纸钞,在新区买东西没钱找零。 战士向干部提意见,要求发些小额票子。由于当时小票子不够, 上级就发给红军战士们一些邮票当钞票。赖余春1934年负伤回 到老苏区,手中的邮票买不到东西,就保存了下来。红军长征 后,赖余春躲到了外地,临走时把残废证和邮票用烟叶包好,外 面包一层油纸,再用两片瓦盖好,放到屋檐下的墙上,直到解放 后才拿出来,交给了儿孙们。
1933年6月,湘赣边省赤色邮政总局局长陈致万(陈介福) 牺牲后,由别人将“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局牌及湘赣省苏 维埃邮政誊写版油印邮票等遗物交给他的妻子刘娥姬。在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年代,刘娥姬冒着生命危险,割下自家皮箱的牛皮将 烈士遗物包好收藏起来,直到解放后交给政府。现保存在今江西 省莲花县纪念馆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两大张“湘赣苏维埃 邮政”誊写版油印邮票,是1959年该馆筹建时,分别由驻广州 的55军和江西省莲花县赠献的。莲花县在赠献材料中,说明这 种邮票是“湘赣苏维埃政府印”。莲花县纪念馆还收藏有一些这 种大张的油印邮票。这种邮票都是由当地人民保存下来捐赠给国 家的。
1984年春,陕西省延长县委党史办干部冯德荣回家谈及征 集本县党史资料时,其父冯明星将保存多年的一些革命史料交给 他。其中有老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时在绥德县购买的16枚长 连邮票,邮票图案为镰锤,面值为1分。这种蓝色“中华苏维 埃”邮票大连张以前从未见过,对研究“中华苏维埃”邮票的设 计、发行和使用有着重要意义。现由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
1935年在上海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吴元亮,1937年10月 3底来到延安,被安排在电台工作。吴元亮对革命根据地的钞票、 粮票、邮票等票券感兴趣,更喜欢收集邮禀。他同工作单位负责 收发的人很熟,他所收藏的“中华苏维埃邮政”半分战士图竖四 连票,就是收发人员送给他的,并告知这种邮票已经停用。这4 枚邮票保存完好,非常珍罕,是至今发现的惟一件连票。这种 半分票与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收藏的“中华苏维埃邮政” 1分、2 分、8分票合成全套邮票,填补了西北苏区邮票的空白。吴元亮 还收藏有陕甘宁边区1937年发行的“中华邮政” 2分战士、地 球图邮票一新一旧,旧票为信销票,销票日戳完整清晰,内容为 “中华邮政陕北省延水县局月日”,它为此种“中华邮政”铭 记的邮票确为陕甘宁边区发行,提供了物证。
1949年5月下旬,南京邮商钱慕苍曾经从一位年轻人手中 购得一件贴有七枚中央苏区“苏维埃邮政”邮票的纸片,每枚邮 票加盖有“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 口戳。据推断,这应该是 一位参加长征的红军同志将中央苏区邮票带到陕北后,贴在白纸 上,用苏维埃西北邮政日戳盖销后当做纪念品收藏的。
被封锁、围困的苏区,有时也能通过中华邮政与国民党统治 区通信,苏区邮票也就随着信件进人国统区。由于国民党统治很 严,这些信件难以保存下来,因此接触苏区邮票的人也就很少, 只有个别人在特殊情况下接触到苏区邮票,冒风险加以密藏。福 建医学院教授李国方就是其中的一人。
李国方从小对邮票感兴趣,经常向与父亲来往的亲戚朋友寻 觅邮票。约1933年时,他父亲给了他一件实寄信封,说是海关 的一位叔叔给的。上面贴有一枚1分面值的“江西赤色邮政”邮 票。他当时不知道实寄封的用处,为了收存方便,就把邮票剪下 收藏。因为邮票纸质较差,他没敢用水洗。几十年之后,“文革” 中抄走了他全部集邮册,后归还了一部邮册,这枚“江西赤色邮 政”邮票赫然在内,实为可慰。这是至今为止惟一保存下来的一盐阜区票和苏中区票中,加盖“VII”代号戳的正盖“暂作平 邮”苏中区票、加盖左读“改新抗”的盐阜区票等,均不同于已 知的品种。
洪流1940年到苏北盐城参加革命工作时,随身带着两本集 邮册,因为当时根据地内很少有人集邮,他在盐城就成为人所共 知的集邮爱好者。一些热心人特别是交通站的工作人员,发现有 好看的邮票常常主动送给他,使他的解放区邮票有了很大收获。 到1946年夏天,洪流已收集到解放区的新票360多枚,信销票 700多枚,另有实寄封20多件。战友们还曾送给他苏维埃邮政 半分的“旗球图”邮票和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军人”邮票等。虽 然这些邮票在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苏北解放区发动进攻时散失 了不少,但保存下来的仍有些是较为珍贵的,如淮南区“稿”字 邮票、盐阜区加盖“新抗”四方连邮票、苏皖边区火车图厚纸十 二方连等。最为珍贵的盐阜区“005”邮票,这是苏北盐阜区在 敌军封锁的形势下,由盐城县交通局自行用木刻版印制的,图 案参照苏中区帆船图平邮和飞鹰图快邮邮票,全套分为“本区交 通平”、“本区交通快”和“秘密” 3种。每枚邮票上均有阴文 “005”字样。印出后仅在战斗频繁的环境中使用了不到两个月, 待盐阜区邮禀发下后,剩余的“005”邮票就全部销毁了。洪流 收藏的全套“005”邮票就成了盐阜区邮票中仅存的品种。
居洽群,原名居秉苏,1912年生,11岁开始集邮,1928年 参加新光邮票会,1941年参加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财 经和教育工作。到根据地后,他集邮的兴趣不减,每到一处就设 法购买当地的邮票,也随时注意收集根据地邮票的发行和使用情 况的资料。他在1943年做财经工作时,第一次见到根据地无面 值绿色帆船图案的“平”字邮票,并保存一枚。以后又见到火炬 图的“机”字邮票和飞鹰图的“快”字邮票,即开始有目的地搜 求。1946年冬,苏皖解放区部队北撤山东,行军要求轻装,居洽群宁可舍弃衣物、书籍,也不愿丢掉辛辛苦苦积攒的邮票。他 将几本集邮册用油纸层层包裹,放人背包随身携带。一天当部队 行军到一个小镇,居洽群发现邮局门口贴着一张苏皖边区邮政管 理局发行新邮票的通令,上面贴有样张,便将通令揭下,小心保 存起来。他为了收集根据地的邮票,除了向熟悉的同事索要外, 还准备一个小集邮本,一有机会就用实物向别人说明集邮的意 义,以获支援。1945年冬在兴化听报告时,他翻开集邮本,引 起身边一位同事的注意,这位同事从一个夹子里取出7张苏中区 有面值邮票的黑色大样票送给他,他竟兴奋得忘掉了道谢。1946 年苏皖边区邮局公开出售邮票,居洽群便买来邮票和外地邮友交 换。由于居洽群既重邮品,又重史料,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解放区 邮票、邮品的研究知识,使他较早地辨别出皖江的几种印有“十 月决战”、“全民生产”等口号的邮票是伪造品。这在当时是很不 容易的。1946年他第一次为《近代邮刊》写稿介绍苏皖边区邮 票,后经钟笑炉改写为《苏皖边区邮票综述》,发表在1948年无 锡《邮友》第18、19期上,成为最早向集邮界系统介绍华中抗 日根据地邮票的文章。
沈曾华,又名曾丰秧,1922年生,中学读书时便喜爱集邮。 抗日战争初期,他投入救亡活动。1942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到新 四军工作。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沈曾华仍坚持通过各种办法搜 集根据地邮票和信封。在他工作的县委机关里,只要公务员把信 包一打开,他总是先看看有没有各抗日根据地的邮票。他平时总 是把搜集到的邮票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夹在小本里。有时行军打 仗,一夜要跑一百多里路,在环境最艰苦的时候,许多东西都被 扔掉了,他的邮票却舍不得扔掉。1943年,沈曾华工作调动, 战友周世民就把笔记本里夹的全新“稿”字4方连邮票送给他留 作纪念。沈曾华与周世民相约胜利后再相会。然而两人一别几十 年竟无音信,三十七年后,当《集邮》杂志刊出沈曾华的集邮回去的陕甘宁边区“中华邮政”邮票,与其他集邮者收集的同类邮票,成为“此票不假”的有力证据,为陕甘宁边区邮票的认定提 供了物证。
中国解放区邮票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国外集邮者的关注,并 通过各种渠道寻觅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友人就曾写信给抗 日根据地,索要边区的邮票、钞票。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出版的 《救国报》上曾刊登过一首根据地的街头诗(时间大约在1938年 或1939年),其内容为:“在纽约乂那远远的海岛乂美国的朋友写 信来要广临时邮票和边钞乂他说这是无上的至宝!”反映出一些外 国朋友对抗日邮票的重视和渴望得到的心情。
在收集抗日根据地邮票的人士中,还有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出 人解放区的外国集邮者和商人。如河北保定地区的一位牧师,曾 到过晋察冀边区,1940年前后到北平,邮商沙伯泉曾从他手里 买到过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全白日徽”、“半白日徽”、“抗战军 人”等邮票。天津天主教堂法国神父马乐,曾在河北深泽、献县 一带传教,也曾利用往返解放区与沦陷区的机会,将晋察冀边区 发行的“全白日徽”和“抗战军人”邮票售给天津的邮票社和集 邮家。
据不完全统计,1930年至1937年间,先后发行的赤色、苏 维埃邮票约15套40多种。由于这些苏区邮票发行数量少,行用 范围小,使用时间短,而又处于长年的战争环境中,因此留存下 来的极其有限,可谓弥足珍贵。
目前流传在世的苏区邮票及各种实寄封等,主要是苏区军民 怀着对共产党、对革命的深厚情感,视为珍贵的纪念品而珍藏下 来的,有些还是革命烈士的遗物。
1934年,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实行白色恐怖。 福建永定县赤卫队员张贡祥将乡苏维埃政府使用的队旗、袖章、 印章和赤色邮票等藏在祠堂的匾额后面。1940年翻修祠堂时发 现了这些东西,由于怕引来祸患,乡亲们商议烧掉。在场的青年 张暖祥把其中一卷“闽西赤色邮花”邮票取出,带回家藏起来。 但他父亲又把这些邮票拿走,说是烧掉。解放后,张暖祥意外发 现在家中抽屉底板上藏着他带回家的7大张邮票(共116枚〉, 其中有些被虫蛀了。有的一大张含36枚邮票,边纸上有“每大 张百枚”的字样,这对研究闽西赤色邮票的设计、版式、印刷等 有着重要价值。
江西赣州的老红军赖余春,1932年参加红军,曾得到过一 些苏维埃邮政邮票。那时苏区发展很快,打仗到一些新开辟的地 方,红军带着的都是苏维埃大额纸钞,在新区买东西没钱找零。 战士向干部提意见,要求发些小额票子。由于当时小票子不够, 上级就发给红军战士们一些邮票当钞票。赖余春1934年负伤回 到老苏区,手中的邮票买不到东西,就保存了下来。红军长征 后,赖余春躲到了外地,临走时把残废证和邮票用烟叶包好,外 面包一层油纸,再用两片瓦盖好,放到屋檐下的墙上,直到解放 后才拿出来,交给了儿孙们。
1933年6月,湘赣边省赤色邮政总局局长陈致万(陈介福) 牺牲后,由别人将“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局牌及湘赣省苏 维埃邮政誊写版油印邮票等遗物交给他的妻子刘娥姬。在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年代,刘娥姬冒着生命危险,割下自家皮箱的牛皮将 烈士遗物包好收藏起来,直到解放后交给政府。现保存在今江西 省莲花县纪念馆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两大张“湘赣苏维埃 邮政”誊写版油印邮票,是1959年该馆筹建时,分别由驻广州 的55军和江西省莲花县赠献的。莲花县在赠献材料中,说明这 种邮票是“湘赣苏维埃政府印”。莲花县纪念馆还收藏有一些这 种大张的油印邮票。这种邮票都是由当地人民保存下来捐赠给国 家的。
1984年春,陕西省延长县委党史办干部冯德荣回家谈及征 集本县党史资料时,其父冯明星将保存多年的一些革命史料交给 他。其中有老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时在绥德县购买的16枚长 连邮票,邮票图案为镰锤,面值为1分。这种蓝色“中华苏维 埃”邮票大连张以前从未见过,对研究“中华苏维埃”邮票的设 计、发行和使用有着重要意义。现由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
1935年在上海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吴元亮,1937年10月 3底来到延安,被安排在电台工作。吴元亮对革命根据地的钞票、 粮票、邮票等票券感兴趣,更喜欢收集邮禀。他同工作单位负责 收发的人很熟,他所收藏的“中华苏维埃邮政”半分战士图竖四 连票,就是收发人员送给他的,并告知这种邮票已经停用。这4 枚邮票保存完好,非常珍罕,是至今发现的惟一件连票。这种 半分票与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收藏的“中华苏维埃邮政” 1分、2 分、8分票合成全套邮票,填补了西北苏区邮票的空白。吴元亮 还收藏有陕甘宁边区1937年发行的“中华邮政” 2分战士、地 球图邮票一新一旧,旧票为信销票,销票日戳完整清晰,内容为 “中华邮政陕北省延水县局月日”,它为此种“中华邮政”铭 记的邮票确为陕甘宁边区发行,提供了物证。
1949年5月下旬,南京邮商钱慕苍曾经从一位年轻人手中 购得一件贴有七枚中央苏区“苏维埃邮政”邮票的纸片,每枚邮 票加盖有“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 口戳。据推断,这应该是 一位参加长征的红军同志将中央苏区邮票带到陕北后,贴在白纸 上,用苏维埃西北邮政日戳盖销后当做纪念品收藏的。
被封锁、围困的苏区,有时也能通过中华邮政与国民党统治 区通信,苏区邮票也就随着信件进人国统区。由于国民党统治很 严,这些信件难以保存下来,因此接触苏区邮票的人也就很少, 只有个别人在特殊情况下接触到苏区邮票,冒风险加以密藏。福 建医学院教授李国方就是其中的一人。
李国方从小对邮票感兴趣,经常向与父亲来往的亲戚朋友寻 觅邮票。约1933年时,他父亲给了他一件实寄信封,说是海关 的一位叔叔给的。上面贴有一枚1分面值的“江西赤色邮政”邮 票。他当时不知道实寄封的用处,为了收存方便,就把邮票剪下 收藏。因为邮票纸质较差,他没敢用水洗。几十年之后,“文革” 中抄走了他全部集邮册,后归还了一部邮册,这枚“江西赤色邮 政”邮票赫然在内,实为可慰。这是至今为止惟一保存下来的一盐阜区票和苏中区票中,加盖“VII”代号戳的正盖“暂作平 邮”苏中区票、加盖左读“改新抗”的盐阜区票等,均不同于已 知的品种。
洪流1940年到苏北盐城参加革命工作时,随身带着两本集 邮册,因为当时根据地内很少有人集邮,他在盐城就成为人所共 知的集邮爱好者。一些热心人特别是交通站的工作人员,发现有 好看的邮票常常主动送给他,使他的解放区邮票有了很大收获。 到1946年夏天,洪流已收集到解放区的新票360多枚,信销票 700多枚,另有实寄封20多件。战友们还曾送给他苏维埃邮政 半分的“旗球图”邮票和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军人”邮票等。虽 然这些邮票在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苏北解放区发动进攻时散失 了不少,但保存下来的仍有些是较为珍贵的,如淮南区“稿”字 邮票、盐阜区加盖“新抗”四方连邮票、苏皖边区火车图厚纸十 二方连等。最为珍贵的盐阜区“005”邮票,这是苏北盐阜区在 敌军封锁的形势下,由盐城县交通局自行用木刻版印制的,图 案参照苏中区帆船图平邮和飞鹰图快邮邮票,全套分为“本区交 通平”、“本区交通快”和“秘密” 3种。每枚邮票上均有阴文 “005”字样。印出后仅在战斗频繁的环境中使用了不到两个月, 待盐阜区邮禀发下后,剩余的“005”邮票就全部销毁了。洪流 收藏的全套“005”邮票就成了盐阜区邮票中仅存的品种。
居洽群,原名居秉苏,1912年生,11岁开始集邮,1928年 参加新光邮票会,1941年参加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财 经和教育工作。到根据地后,他集邮的兴趣不减,每到一处就设 法购买当地的邮票,也随时注意收集根据地邮票的发行和使用情 况的资料。他在1943年做财经工作时,第一次见到根据地无面 值绿色帆船图案的“平”字邮票,并保存一枚。以后又见到火炬 图的“机”字邮票和飞鹰图的“快”字邮票,即开始有目的地搜 求。1946年冬,苏皖解放区部队北撤山东,行军要求轻装,居洽群宁可舍弃衣物、书籍,也不愿丢掉辛辛苦苦积攒的邮票。他 将几本集邮册用油纸层层包裹,放人背包随身携带。一天当部队 行军到一个小镇,居洽群发现邮局门口贴着一张苏皖边区邮政管 理局发行新邮票的通令,上面贴有样张,便将通令揭下,小心保 存起来。他为了收集根据地的邮票,除了向熟悉的同事索要外, 还准备一个小集邮本,一有机会就用实物向别人说明集邮的意 义,以获支援。1945年冬在兴化听报告时,他翻开集邮本,引 起身边一位同事的注意,这位同事从一个夹子里取出7张苏中区 有面值邮票的黑色大样票送给他,他竟兴奋得忘掉了道谢。1946 年苏皖边区邮局公开出售邮票,居洽群便买来邮票和外地邮友交 换。由于居洽群既重邮品,又重史料,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解放区 邮票、邮品的研究知识,使他较早地辨别出皖江的几种印有“十 月决战”、“全民生产”等口号的邮票是伪造品。这在当时是很不 容易的。1946年他第一次为《近代邮刊》写稿介绍苏皖边区邮 票,后经钟笑炉改写为《苏皖边区邮票综述》,发表在1948年无 锡《邮友》第18、19期上,成为最早向集邮界系统介绍华中抗 日根据地邮票的文章。
沈曾华,又名曾丰秧,1922年生,中学读书时便喜爱集邮。 抗日战争初期,他投入救亡活动。1942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到新 四军工作。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沈曾华仍坚持通过各种办法搜 集根据地邮票和信封。在他工作的县委机关里,只要公务员把信 包一打开,他总是先看看有没有各抗日根据地的邮票。他平时总 是把搜集到的邮票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夹在小本里。有时行军打 仗,一夜要跑一百多里路,在环境最艰苦的时候,许多东西都被 扔掉了,他的邮票却舍不得扔掉。1943年,沈曾华工作调动, 战友周世民就把笔记本里夹的全新“稿”字4方连邮票送给他留 作纪念。沈曾华与周世民相约胜利后再相会。然而两人一别几十 年竟无音信,三十七年后,当《集邮》杂志刊出沈曾华的集邮回去的陕甘宁边区“中华邮政”邮票,与其他集邮者收集的同类邮票,成为“此票不假”的有力证据,为陕甘宁边区邮票的认定提 供了物证。
中国解放区邮票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国外集邮者的关注,并 通过各种渠道寻觅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友人就曾写信给抗 日根据地,索要边区的邮票、钞票。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出版的 《救国报》上曾刊登过一首根据地的街头诗(时间大约在1938年 或1939年),其内容为:“在纽约乂那远远的海岛乂美国的朋友写 信来要广临时邮票和边钞乂他说这是无上的至宝!”反映出一些外 国朋友对抗日邮票的重视和渴望得到的心情。
在收集抗日根据地邮票的人士中,还有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出 人解放区的外国集邮者和商人。如河北保定地区的一位牧师,曾 到过晋察冀边区,1940年前后到北平,邮商沙伯泉曾从他手里 买到过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全白日徽”、“半白日徽”、“抗战军 人”等邮票。天津天主教堂法国神父马乐,曾在河北深泽、献县 一带传教,也曾利用往返解放区与沦陷区的机会,将晋察冀边区 发行的“全白日徽”和“抗战军人”邮票售给天津的邮票社和集 邮家。
标签:
上一篇:特印的“谢文东邮票” 下一篇:加盖邮票的搜集兴趣
推荐文章
- 解放后提倡的集邮 1021 阅读
- 便宜的邮资与万国邮政联盟 450 阅读
- 邮票按形状和所用材料的分类 3466 阅读
- 特种邮资明信片投资价值分析 1356 阅读
- 票中票与集邮史 785 阅读
- 邮票收藏的签条 641 阅读
- 半殖民地邮政的邮票见证——“客邮” 1712 阅读
- 邮票趣谈“糊涂日戳” 448 阅读
热门文章
- 全国山河一片红(大一片红)价格 92001 阅读
- 1992年猴票最新价格 65108 阅读
- 2016年生肖猴票价格与收藏价值 37763 阅读
- 我国最珍贵的邮票 26347 阅读
- 民族大团结邮票收藏价值 22842 阅读
- 1992年猴票价格为什么一直低迷? 21083 阅读
- 2012年龙大版生肖邮票价格 18945 阅读
- 生肖龙邮票价格及图片 18215 阅读
热门专题
|邮票综合|
最新热点
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