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清代国家邮政的 邮资计费单位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11-10 阅读
  清代国家邮政改变了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以关平银作为 邮资计费单位的做法,而采用银元(洋银〕邮资。这样,海关 邮政发行的小龙和万寿邮票,需要加盖“暂作洋银X X”才能发行使用。从银两制到银元制,反映出近代新式邮政适应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便利公众的服务意识。

  一、银两与银元
清朝的货币制度沿袭明朝旧制,即银两、制钱并用的双童本 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虽然制钱并非银两的辅币,但从政府 的角度而言,提倡用银的政策很明确,所以银两实际上有着本位 货币的地位。

  清代银两在使用上有实银和虚银的区别。实银实有其物,总 称元宝银,经过熔铸分为元宝、中锭、小锭、碎银等,其形式完全 随各地的习惯和方便而定,并不一致。实银的重量标准称“平”, 种类很多,但通常使用的为库平、漕平、广平等。虚银则是实银的 价值符号,并无实物,是官府以行政强制力规定以及商业发展后 民间各行业以信誉担保约定行用的计算单位或记账单位,如起 源于康熙年间的官府法定标准银纹银;五口通商后海关进出口 课税的标准银海关银(即关平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通用的九 八规元(规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和汉口的洋例银等。清代并未 形成全国统一的银两制度,由于各地银两的成色不同,重量标准 各异,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繁复折算,相当不便。

  制钱是民间广泛使用的货币,其与银两的比价,顺治三年 〔1646年)朝廷规定为制钱1000文换银1两,但实际上,银钱比 价随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波动。清代制钱以“文”为单位, 千文为一串(又称一贯),由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和各省所设 的铸局(亦称“宝X局”)铸造。清代流通的制钱其成色、重量也有 差别,所以实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制钱标准。

  与银两、制钱不同,银元原是外来之物。外国银元〈俗称洋 钱、洋银或番银〉是随着中西贸易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最初 流行于东南沿海省份,以后逐渐深入内地。鸦片战争后,洋银在 中国流通日渐广泛。在华流通的洋银来自不同国家,但在19世 纪中叶以前,西班牙银元(即本洋,多在墨西哥铸造)占主要地 位,而以后墨西哥银元〈因银元上铸有墨西哥国徽,鹰嘴衔一蛇 站于仙人掌上,所以通称鹰洋或墨洋,误称英洋)取而代之,逐步 成为晚清各都市中的标准货币。洋银的成色亦有高下,一般而 言,洋银1元相当于银两七钱二分,或制钱1000文。
洋银之所以广泛流通,是由于使用上计枚核值,既不必折合 成色高低,又无需称份量轻重,远比银两方便。1887年,两广总 督张之洞奏请自铸银元,以抵制洋银。他在广东设立银元局,购置外国机器,1890年试铸银元五种成功,这是中国最早的正式 机铸银币,因有蟠龙图案,故称为“龙洋”。以后,湖北、直隶、江南 和东北的吉林、奉天(今辽宁)等省相继效仿。此时正值大清邮政 官局成立前后,清廷打算在币制改革方面有所动作。虽然各省铸 造的“龙洋”未能取代各种外国银元而只能和各种外国银元一起 流通,但这也说明银元制代替银两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规定以 元(库平七钱二分)为货币单位,称为“大清银币”。此时,清代 国家邮政实行银元邮资计费单位,已经15年了。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